咖啡風味輪全解析:從入門到進階,喝懂每一口細節

在精品咖啡的世界裡,**「風味輪」**幾乎是每位咖啡愛好者不可或缺的探索工具。
但你是否也曾疑惑,為什麼同樣一杯咖啡,有人能喝出「莓果酸甜」與「茉莉花香」,而自己卻只感受到「苦」?
其實,感知咖啡風味是可以學習與訓練的。掌握風味輪,就是打開味覺感知力、喝懂咖啡細節的第一步。
🌀 什麼是咖啡風味輪?
咖啡風味輪(Coffee Taster’s Flavor Wheel)最早由美國精品咖啡協會(SCAA)推出,是一份將咖啡中常見風味拆解歸類的圖譜。
從「水果」「花香」「堅果」「香料」「發酵」「焦糖」「可可」……一路展開,呈現出咖啡風味的多樣性與層次感。
風味輪核心意義是:
👉 提供一套共同語言,讓咖啡師、烘豆師、品飲者能更精準描述風味;
👉 幫助飲者提升味覺敏銳度,探索出咖啡裡隱藏的豐富表現。
🗺️ 如何閱讀風味輪?
風味輪通常是由內而外展開的:
1️⃣ 中心圈是大類別(如 Fruity 水果 / Nutty 堅果 / Spicy 香料)
2️⃣ 中間圈細分成次級類別(如 Berry 莓果 / Dried Fruit 乾果)
3️⃣ 外圈是最具體的風味詞彙(如 Raspberry 覆盆子 / Fig 無花果)
當你在品飲一杯咖啡時,可以試著從整體感受開始,慢慢往細節探索 →
👉 酸感?甜感?苦感?
👉 明亮水果調?花香?堅果香?
👉 尾韻如何?餘味乾淨還是豐厚?
透過風味輪對照,慢慢建立味覺記憶庫,讓自己的描述越來越準確。
🎓 入門 → 進階,風味感知的養成小撇步
☕ 入門階段:
多喝不同產區、不同處理法的咖啡,建立風味比較概念
品飲時搭配風味輪對照,試著用 2~3 個風味詞描述咖啡
☕ 進階階段:
參加 cupping(杯測)活動,與他人交流風味感知
同時訓練「香氣」「味覺」「觸感」三感聯動
建立屬於自己的風味筆記,記錄每次喝咖啡的風味心得
風味輪不是死板的規範,而是一張靈感地圖,鼓勵我們去探索咖啡的無限可能。
✨ 品牌觀點 × 品味生活
在我們看來,喝咖啡不只是喝咖啡,而是一場與味蕾對話的旅程。
透過風味輪,我們希望能陪伴每一位愛咖啡的你,從入門走向進階,讓每一杯咖啡的香氣與故事,在舌尖綻放。
下一杯,讓我們一起,喝懂咖啡的每一口細節。
☕️ 咖啡風味輪五大風味範例

② 花香調(Floral Notes)
👉 常見於衣索比亞耶加雪菲、巴拿馬藝伎。
👉 風味描述:茉莉花、橙花、薰衣草,香氣優雅、細膩,適合細細品聞。
品飲建議:以玻璃杯或陶瓷薄杯盛裝,更能展現花香細緻度。

④ 柑橘果香(Citrus Notes)
👉 常見於肯亞、衣索比亞淺中焙豆款。
👉 風味描述:檸檬皮、橙皮、葡萄柚,酸質活潑、帶有果汁感。
品飲建議:適合冰飲,或作為夏季限定冷萃,風味更加突出。

① 莓果酸甜感(Berry Sweetness)
👉 常見於衣索比亞、肯亞、盧安達的淺焙豆款。
👉 風味描述:藍莓、覆盆子、黑醋栗,入口帶有清亮酸甜感,餘韻帶微妙花香。
品飲建議:適合淺焙手沖,搭配輕盈果香甜點,味覺層次更加明顯。

③ 堅果巧克力感(Nutty & Chocolatey)
👉 常見於巴西、哥倫比亞、瓜地馬拉的中焙豆款。
👉 風味描述:杏仁、榛果、可可、牛奶巧克力,口感圓潤滑順,甜感明顯。
品飲建議:適合搭配牛奶製作拿鐵、卡布奇諾,也很適合純飲。

⑤ 太妃糖 × 焦糖甜感(Toffee & Caramel Sweetness)
👉 常見於哥倫比亞、薩爾瓦多、中美洲中深焙豆款。
👉 風味描述:焦糖、太妃糖、烤布蕾,甜感濃郁,尾韻綿長。
品飲建議:適合搭配奶香咖啡飲品,或作為午後甜點時段的搭配選擇。
「風味輪讓我們能用更精準的語言,描述每一杯咖啡的獨特魅力。
從酸質的清亮、花香的優雅,到堅果與焦糖的溫潤甜感,
每一次品飲,都是一次風味冒險的開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