粗細有差:磨豆刻度對沖煮風味的影響

(適用於手沖、濾泡、法壓、義式等)
研磨的粗細會改變水接觸咖啡粉的面積與速度,進而影響萃取時間與濃度。
| 粉越細 | 表面積越大 → 萃取越快、味道越濃,容易苦澀或過萃
| 粉越粗 | 表面積越小 → 萃取較慢、味道淡,容易萃取不足
粉末粗細 | 類似物 | 適合器具 | 特性 |
---|---|---|---|
特粗(Extra Coarse) | 粗鹽顆粒 | 冷萃咖啡(Cold Brew) | 萃取時間需長達 8–12 小時 |
粗(Coarse) | 海鹽 | 法式濾壓壺(French Press) | 浸泡式,口感滑順、油脂多 |
中粗(Medium-Coarse) | 粗砂 | Clever壺、虹吸壺 | 適中萃取時間、風味平衡 |
中(Medium) | 砂糖 | V60、Kalita、手沖濾杯 | 最常用刻度,平衡萃取風味佳 |
中細(Medium-Fine) | 白砂糖偏細 | 愛樂壓(AeroPress) | 萃取速度快、甜感高 |
細(Fine) | 麵粉狀 | 義式濃縮機(Espresso) | 高壓萃取使用,濃縮甜苦感強 |
特細(Extra Fine) | 粉狀、像可可粉 | 土耳其咖啡 | 幾乎無過濾直接煮煮沸法使用 |
粉越粗 | 粉越細 |
---|---|
萃取時間短 → 易酸澀、偏薄 | 萃取時間長 → 易苦澀、過萃 |
香氣保留、清爽透亮 | 醇厚、集中、可能失去酸甜層次 |
適合淺焙果香豆、想要明亮風味 | 適合深焙豆、想要甜感與厚度 |
問題 | 原因 | 解法 |
---|---|---|
咖啡太酸、澀、太水 | 粉太粗 → 萃取不足 | 微調「磨細一點」 |
咖啡太苦、濃重、焦味 | 粉太細 → 萃取過頭 | 微調「磨粗一點」 |
味道不穩定 | 顆粒分布不均(碎粉多) | 使用品質好的磨豆機(平刀/鬼齒佳) |
選一支同樣的豆子(例如:耶加雪菲)
使用同樣水溫、粉水比、器具(V60)
改變研磨刻度(例如中粗 / 中 / 中細)
杯測比較風味的酸甜苦、香氣與餘韻差異
📒 做筆記記下「哪種粗細讓你最喜歡」
✨ 使用「數字刻度的磨豆機」(如 Timemore、1Zpresso)可精確控制粗細
📱 APP記錄法 + 杯測筆記,有助風味校準
🎯 建議「微調一次只變化一格刻度」更易比較出差異
選一款專屬於你的烘焙,讓每一杯咖啡都成為日常的享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