沖煮技術

為什麼我沖出來的咖啡偏澀?

紅雀咖啡

常見失敗原因分析與對策

❗1. 研磨太細 → 過萃,釋出澀味

  • 粉太細會讓水流速度慢,停留時間太長 → 咖啡中的單寧、苦味物質被過度萃出

  • 常見症狀:咖啡濃苦澀、尾韻刮舌、舌面乾乾的

✅ 解法:調粗一點點磨粉刻度,風味會更圓潤清爽

❗2. 注水過慢 or 悶蒸過久 → 萃取時間過長

  • 水注太慢或段與段間隔過久 → 導致整體沖煮時間拉太長

  • 時間拉長會造成過度萃取,將不需要的雜質一起帶出來

✅ 解法:保持穩定注水節奏(控制在 2 分半~3 分鐘完成)

❗3. 水溫太高(>94°C) → 易苦澀且香氣鈍化

  • 高溫會加速萃取速度,特別是深焙豆,容易把澀味和焦苦味帶出來

✅ 解法:建議水溫88–92°C 之間,淺焙可稍高、深焙請用低溫

❗4. 使用劣質水 / 礦物質太多

  • 水中硬度太高或雜質多,會加強單寧與苦味的溶出,讓口感變澀

✅ 解法:使用過濾水礦物質含量適中(TDS 約 50–150 ppm)的水

❗5. 咖啡豆狀態不佳(放太久 / 烘焙不均)

  • 陳豆或儲存不良,容易氧化產生澀味油耗感

  • 若烘焙不均或燒焦,也會造成苦澀感堆積

✅ 解法:使用新鮮烘焙後 7–21 天的咖啡豆,並妥善密封保存



📌 快速檢查表:你的咖啡為什麼會澀?

項目 澀味可能來源 解法
磨粉太細 過度萃取 → 澀 調粗一點
水溫太高 苦澀物質釋出多 控溫在 88–92°C
時間太長 拉太久 → 澀、雜 控制總萃取時間 2:30~3:00 分
豆子問題 陳舊、烘焦、保存差 換新鮮好豆、妥善保存
注水方式錯誤 悶蒸太久、斷水不均 穩定手法+悶蒸30–45秒

🎯 改善建議(實用技巧)

  1. 一次只調整一個變數(如磨粉粗細)→ 易觀察風味變化

  2. 用電子秤+計時器,記錄沖煮每個步驟,幫助排錯

  3. 試著用不同濾杯比較,例如 Kalita 易穩定、V60 操作差異大

  4. 試沖時搭配筆記,記錄風味與澀感出現時間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