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雀咖啡
沖煮技術

為什麼我沖出來的咖啡偏澀?

常見失敗原因分析與對策 ❗1. 研磨太細 → 過萃,釋出澀味 粉太細會讓水流速度慢,停留時間太長 → 咖啡中的單寧、苦味物質被過度萃出 常見症狀:咖啡濃苦澀、尾韻刮舌、舌面乾乾的 ✅ 解法:調粗一點點磨粉刻度,風味會更圓潤清爽 ❗2. 注水過慢 or...
閱讀更多
紅雀咖啡
沖煮技術

手沖咖啡濾杯有差嗎?

V60、Kalita、Origami 各自的沖煮特性解析 🔺 V60 濾杯(Hario) 📌 特徵 圓錐形,底部大孔 內壁有螺旋肋條設計,有助空氣流通 需要使用 V60 專用濾紙 ☕ 萃取特性 流速快、變因多、操作影響大 適...
閱讀更多
紅雀咖啡
沖煮技術

粗細有差:磨豆刻度對沖煮風味的影響

⚙️ 粗細有差:磨豆刻度對沖煮風味的影響 (適用於手沖、濾泡、法壓、義式等) ✅ 為什麼磨豆粗細那麼重要? 研磨的粗細會改變水接觸咖啡粉的面積與速度,進而影響萃取時間與濃度。 | 粉越細 | 表面積越大 → 萃取越快、味道越濃,容易苦澀或過萃| 粉越粗 | 表面積越小...
閱讀更多
紅雀咖啡
沖煮技術

咖啡悶蒸到底是幹嘛的?

☕ 悶蒸到底是幹嘛的? 正確悶蒸方法與目的解析 ✅ 一、什麼是「悶蒸」? 「悶蒸(Blooming)」是手沖咖啡中非常關鍵的一個步驟,雖然只佔整體流程的一小段,但對風味、萃取穩定性、香氣展現都極為重要。 在正式注水萃取前,用少量熱水預先浸潤咖啡粉,讓咖啡中的二氧化碳(C...
閱讀更多
紅雀咖啡
沖煮技術

手沖咖啡 3 種注水方式實測比較

🧪 三種方式總結比較表:注水方式特色優點風味傾向風味穩定性🔁 繞圈均勻萃取層次明確、乾淨度高平衡★★★★☆💧 點滴中心濃縮甜感佳、口感厚集中★★★☆☆⛔ 斷水分段控制酸甜層次、明顯段差有變化★★☆☆☆(操作需練)☕ 繞圈?點滴?斷水?3 種注水方式實測比較與風味差異解析...
閱讀更多
紅雀咖啡
沖煮技術

不同溫度對咖啡風味有何影響?

🌡️ 從水溫開始:不同溫度對咖啡風味有何影響? ✅ 為什麼水溫會影響風味? 水溫越高 → 萃取速度越快 → 酸、甜、苦都會更快釋出水溫越低 → 萃取較慢 → 保留酸質與果香,但可能萃取不足 📊 常見水溫與風味變化參考表 水溫 風味特徵 建議情境 88–9...
閱讀更多
紅雀咖啡
沖煮技術

注水手法與時間控制技巧

☕ 影響風味的關鍵:注水手法與時間控制技巧 (適合用於教學、社群貼文或咖啡店員訓練) 🌀 為什麼注水手法與時間會影響風味? 手沖咖啡的注水方式與總時間,會影響咖啡的萃取率、均勻度、口感與層次。即使使用相同的豆子與比例,不同的注水方式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風味。 🔑 注水...
閱讀更多
紅雀咖啡
沖煮技術

手沖咖啡的黃金比例:

☕ 手沖咖啡的黃金比例:粉水比怎麼抓? ✅ 一般建議比例(經典範圍): 1:15 ~ 1:17(咖啡粉:水) 這表示: 每 1 克咖啡粉,搭配 15~17 克的水 風味越濃→比例越小;風味越清淡→比例越大 📌 常見參考對照表: 粉量(g)...
閱讀更多
紅雀咖啡
沖煮技術

義式濃縮與手沖的差異?

🧪 一、基本定義與萃取原理項目義式濃縮(Espresso)手沖咖啡(Pour Over)萃取方式高壓萃取(約 9 bar)重力滴濾萃取萃取時間約 25–30 秒約 2–3 分鐘咖啡粉量約 18–20g(雙份)約 15–20g(視杯數)水量約 30–40 ml約 200–...
閱讀更多